问答

NEWS

《小猪佩奇》动画片为什么这么火 小猪佩奇的正脸

2024-11-15 15:04 301419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我是广大网友!

下面解答我分成几小段。

首先如果你真的看过《小猪佩奇》,你应该知道它真正面向的观众群是2—5岁的学龄前儿童。

在这个年龄级,《小猪佩奇》堪称是十几年才出一部的精品,当下根本找不到对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很多人不懂《小猪佩奇》为什么这么火,因为你们不懂儿童心理活动的特点。甚至当孩子笑着叫着说他们喜欢这部动画片的时候,你们还是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你们以为画工精湛、场景恢弘、特效酷炫、故事曲折、意义深刻才叫好。

对不起,孩子们根本不买账。

《小猪佩奇》的成功,就在于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把握极为精准。

一、简单

《小猪佩奇》的画风就是简笔画,粗线条大色块,常用色彩大概不超过二十种,但是选择和搭配得很细心,运用明亮温暖的马卡龙色,而且范式很固定,比如佩奇总是穿着红衣服,而乔治总是穿着蓝衣服(个别派对等场景除外),辨识度很高。

动画对于造型上的细节一概简化、抽象化,比如对四肢和手指的处理,又比如对山坡的处理,几乎是垂直于地面。

是因为制作者水平差吗?不,是因为即使把这些细节做得出神入化,孩子们也不得要领,反而分化了他们的精力,无法沉浸于整体画面和故事情节中。

“简化”不代表没有细节,比如动画中的猪奶奶和羚羊夫人的睫毛是白色的,睫毛是区别人物年龄的重要标识,同样地,孩子和爸爸妈妈的脸部线条是圆润饱满的,而爷爷奶奶辈的脸部线条则是皱皱的。像这些不超出孩子认知能力的细节,他们能非常敏锐地捕捉到。

不仅画面简单,其中的音乐也是超级简单,直接套欧美经典儿歌的旋律,可谓一遍就会,两遍洗脑,一个旋律还可以配不同的歌词,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

故事情节也简单,五分钟一个独立的故事,都是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片段,情节有头有尾,没有旁支末节,很容易理解,也不难复述。

二、“社会”题材:

小猪佩奇的正脸

“社会人”的梗很无聊,但是有一点说对了,《小猪佩奇》确实致力于建造一个“社会”,尽管主人公们是一群拟人化的动物,但动画片里的世界并不是天马行空般的奇幻大陆,而是一个非常“写实”的小镇。

比如各种社会关系,孩子们除了往返于家和幼儿园,还去拜访亲戚,去邻居家串门,还会寄宿在朋友家里,会互相打电话、写信,甚至还会交外国笔友,遇到问题需要去请教专业人士。朋友也会自然分化出“最好的朋友”和“普通朋友”。

比如职业,基本上每个“成年人”都要工作,猪爸爸是一名工程师,猪妈妈是一名在家上班的文字工作者,兔小姐打着好几份工,苏仪的爸爸是一名邮递员,佩德罗的爸爸是一名验光师,弗雷迪的爸爸是一个商人,等等。他们的收入和阶级都是模糊处理的,但传递出了一些更重要的信息:每个大人都需要工作,工作可以各种各样,但相对是比较固定的,等等。

比如各种场所和场景,动画片里出现的,除了家,幼儿园,还有超市、医院、宠物诊所、公园、游乐场、公共汽车……等等,而且不同的场所都表现出了相应的功能和秩序。

比如经济,动画片很清楚地传达了“生活所需的东西是需要用钱买的”,而且猪爸爸每个月都会收到各种账单,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也做营业员的游戏,出售各种东西,幼儿园也会组织义卖,坐公交车要投币,嘉年华里每个项目都会收“一块钱”,等等。

这一阶段的孩子,是无法完全区分想象和现实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加深对现实生活和现实世界的理解,逐步地找到界线,在这同时又不剥夺他们遐想的空间。如果这时候你让他们看《猫和老鼠》,他们真的会以为用平底锅把脑袋打扁,脑袋还会恢复原状,这非常危险。

三、语言

由于背景设定高度还原了现实世界,《小猪佩奇》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口语,词汇和句式足以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复杂的长句和过分夸张的语气,也很少出现难以理解的专有名词,是儿童很容易理解的语言,在这基础上,又会时不时地冒出一个稍微有点难度的词或句子,但是接下来的剧情会立即在具体场景中予以解释和运用。这种“比现有水平略难一点点”的设计,非常符合教育学的原理。

这里不得不说,《小猪佩奇》的中文翻译和配音做得很好,把原作的优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来。

四、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佩奇和她的朋友们都是5岁,他们的弟弟妹妹如乔治大约2岁,佩奇有个叫克洛伊的堂姐,6—7岁,克洛伊家后来又添了一个小弟弟,整个学龄前基本上都覆盖到了。动画片并非只追求谐趣而制作了这么多角色,而是有意识地描绘出了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不同的特点,甚至专门用了一集来表现一家人怎么通宵达旦地照顾刚刚出生的婴儿。

比如,两岁的乔治经常哭,但是佩奇就很少哭了,她很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难过或是提出要求。

而且在乔治这个年纪,很容易对某个特定的物体(不一定是玩具)产生莫名的迷恋和依赖,就像乔治总是离不开他的恐龙,但是佩奇就没有这么明显。

乔治在某一集突然抽风,不停地追问“为什么”,这也是小朋友必经的一个过程,也是他们逻辑能力发展的一个表现。

苏西有一集介绍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狮子里奥,是的,当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对生活感到无聊,他很可能幻想出一个人格化的“看不见的朋友”。

再比如,乔治总是想加入佩奇和苏西的游戏,佩奇去堂姐家,见到大孩子们,也特别想和他们打成一片,但大孩子们总是嫌弃和“小孩子”一起玩,刻意疏离他们,你跟孩子们稍微深入接触一下就会知道,这一点太真实了。

所以,孩子们看到佩奇和她的朋友们,仿佛看到他们自己,你让他们如何不喜欢呢?

五、“不完美”

动画片里的“人物”们都是不完美的,佩奇和乔治有很多小缺点,猪爸爸爱自吹自擂、爱偷懒、邋里邋遢,而且是个路盲,猪妈妈有点争强好胜,猪爷爷和狗爷爷非常固执,仓鼠兽医粗心大意,等等。

动画片在描绘他们闪光点的同时,也有意地指出了这些缺点,并且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受到了困扰和教训,但是并没有让他们去完全纠正,而是保留着缺点,也保留着性格的真实性。我真羡慕从小就能看这部动画片的孩子,他们会因此知道,没有缺点的高大全是不存在的,把家人和朋友维系在一起的力量不是完美,而是爱和包容。

有一集,佩奇和苏西闹翻了,后来她们和好,但原因不是谁做出了让步,他们的父母也没有给他们做很多“思想工作”,而是她们在争吵的过程中再次确认了她们的共同点——倔强。

我觉得《小猪佩奇》的这个处理非常好,尤其是联系到很多父母对自己放任自流,对孩子却以完美主义去要求,为根除任何所谓的“坏习惯”而暴跳如雷。这其实是不妥当的,也是不科学的。

这应该是我最近写的最长的一篇东西了,但感觉还是挂一漏万,有时间再补充吧。

总之,《小猪佩奇》和题主所列举的那些作品,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位面上的东西。如果“佩奇现象”让你感到不解,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你试着去关心儿童、重视儿童,从而理解这部作品对于儿童的意义。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拿着一把剑到处找人决斗。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010-88888888 扫描微信 99999999